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足球资讯 > 中超新闻 > 新华社:极端球迷宣扬对立,英德西禁令威慑观赛。

新华社:极端球迷宣扬对立,英德西禁令威慑观赛。

作者:24直播网
直播源:

新华社记者薛晨、陈地和赵建通,近日对中超联赛中一场充满争议的比赛进行了深入报道。这场第17轮天津津门虎主场与成都蓉城的比赛,不仅是场上的竞技对决,更是在社会关注度下对文明观赛的一次重要检验。

在比赛过程中,部分天津球迷对成都蓉城队球员进行了不恰当的侮辱谩骂,甚至有球迷领喊人员使用扩音器对球员家人进行侮辱,这一行为严重破坏了比赛的和谐氛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网络议论。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个别事件,而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30余年来一直存在的顽疾。

看台上少数人以“激情”为名,却行“暴力”“侮辱”之实,严重损害了中国足球的形象和品牌价值,甚至引发了安全隐患。多位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关切,并建议加大对球迷极端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文明观赛教育,并强化网络平台的监管。

在18日的比赛中,双方的加油助威声中充满了“火药味”,谩骂声贯穿全场。特别是比赛尾声阶段,主队球迷领喊人员对球员及其家属的侮辱谩骂,使得韦世豪情绪激动被罚离场。这一事件只是近期中国足球赛场不文明现象的一个缩影。

就在上个月中旬,中超联赛第14轮河南队与成都蓉城队的比赛中,部分成都球迷在体育场周边公共设施上张贴侮辱性贴纸,并在赛后深夜在体育场附近桥洞内喷涂带有侮辱、对抗性质的话语。这种扭曲的观赛风气不仅败坏了球迷群体的整体形象,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经调查,涉事球迷领喊人员姜某某被行政拘留七日,并被禁止观赛。此外,一些极端球迷的挑衅、谩骂甚至地域歧视等行为也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进一步激化了网络环境的对立氛围。这种社会情绪的“解压阀”变成了“伤害阀”,不仅伤害了球员和球迷的感情,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环境。

对此,一些足球业内人士和从业者强调了严明法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必须通过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执法机制来杜绝球迷极端行为问题。同时,俱乐部、球迷组织、网络平台等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共同构建起“惩戒有力、执法精准、预防联动”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在借鉴欧美成熟球迷文化表现形式的同时,我们也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避免盲目模仿。目前,虽然我国对球迷极端行为的治理主要依赖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普通法条,但缺乏专门针对体育赛事观众的法律法规。因此,从国家立法角度制定专门针对极端球迷或体育赛事观众的法律法规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之一。

另外一方面,英美德等国职业足球发展较早的国家,在球迷管理上已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处理机制。如英国已将足球极端行为明确为违法行为;法国将部分极端球迷行为纳入公共安全管理;西班牙则以监禁刑罚来震慑球场种族主义行为。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律师丁广泉建议应整合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体育场黑名单”系统并配合人脸识别和强制实名制购票实现“一处违规全国禁入”。同时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净化互联网负面舆论的责任用正向引导化解极端情绪并加强内容审核与舆情预警以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之面对足球赛事中的不文明现象我们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观赛环境捍卫公平竞赛、互相尊重的体育价值让中国足球在健康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