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吧8月3日讯,今天媒体人付政浩在社交媒体上谈及了曾凡博签约篮网一事。他提到,据美媒透露,曾凡博与篮网签订了一份Exhibit 10合同,这一消息与六月底的爆料相吻合。Exhibit 10合同是NBA劳资协议中的一种非保障性训练营邀请合同,意味着曾凡博的职业生涯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份合同虽然收入不高,保障性也相对较弱,但对于曾凡博来说,无疑是一个叩击NBA大门的机会。当前,中国篮协新领导班子对于CBA能否培养出优质国手持有疑虑,因此正在研讨一系列政策,鼓励年轻球员走出去。杨瀚森在今年被首轮第16顺位选中,这样的成就激励了更多年轻球员坚定了走向国际舞台的信心。
中国篮球似乎陷入了一个循环,即CBA联赛和国家队关系的反复调整。每当篮协领导层发生变更后,就会围绕CBA是否能给国家队输送合格的球员而调整施政策略。从1997年篮管中心成立后,各方就曾探讨国家队和联赛的良性互动关系。理论上,随着CBA联赛的壮大,培养的明星应该越来越多,国家队成绩也应当越来越好。但现实却远未达到这种理想状态。
在2002年中国男篮在世锦赛和亚运会表现不佳后,信兰成主任开始对CBA联赛的持续培养能力产生怀疑。他觉得,像王治郅、姚明、巴特尔这样的国际级球星是在“三从一大”体系下被发掘出来的,而非职业联赛建立之初。然而,因2002年亚运会的失利,信兰成主任被调离篮管中心,转至奥组委体育部。
之后,大信主任在回归篮管中心后,对CBA培养国手的可持续性产生了更多疑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重组了篮管中心的青少部,将更多资源倾斜给国字号青年队。郭艾伦、周琦、赵继伟等优秀球员得到了重点培养,他们在世青赛上的表现也曾让人振奋。
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CBA是否能持续为国家队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李元伟主任和信主任对于CBA职业化的重视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尽管两人的最终目标都是提高国家队成绩,但外界往往将他们对立起来。实际上,无论是哪位主任上台,他们都明白国家队成绩的重要性。
姚明在2017年出任篮协主席后,他的理念与李主任相近。他相信CBA可以复制NBA的模式,因此大力推动CBA管办分离,成立CBA公司负责联赛运营。他提出了CBA2.0战略,希望让投资人减少亏损,使CBA可持续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在姚明的任期内,中国男篮连续无缘两届奥运会,这使得CBA改革遭遇了更多的质疑和阻力。
随着易建联的老去和国家队成绩的下滑,更多的人对CBA能否培养出合格国手投出了不信任票。篮协也开始研究各种扶持策略来推动年轻球员留洋。例如,规定CBA球员从NBA回归后必须继续与母队履约,以减轻俱乐部放人时的顾虑。
与此同时,国家队成绩的下滑也影响了中国篮球的美誉度和CBA的商务开发,导致CBA工资标准下滑。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NBA球员的薪水却在大幅攀升。这也间接促使了CBA球员走出舒适区,寻求更高的挑战和更大的发展机会。
如今,许多有天赋的青年球员都渴望走出去,他们甘愿牺牲短暂的眼前收益来换取球技的提升。即便未来无法在NBA长期立足,他们回归CBA时也能获得不菲的签字费。尽管CBA明文规定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签字费,但这种现象在实际操作中却屡见不鲜。对于那些去海外联赛历练的球星来说,归来后签新约时的签字费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篮球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和挑战。